河南濮陽:花、果、樹,杏產業全面開花
“這棵杏樹叫三生有杏,長著李子杏、金太陽和香白杏3種杏,成果大小、顏色、風味各不相同。”4月9日,走進河南省南樂縣西邵鄉萬畝杏林,正在杏園修剪管護的果農馮敬才說,他種植管護的杏樹一棵能產出商品果100多公斤,一畝田年收益8000余元。
近年來,濮陽市積極開展“一村萬樹、果樹進村、綠滿村莊”專項行動,組織林草鄉土專家“以一帶十”科技幫扶活動,市縣鄉三級林業主管部門聯動實施“一樹一策”搶救復壯,常態化開展病蟲害防治和日常管護等,助力花經濟、果產業、樹文化全面開花,讓古杏林成為“新南樂八景”和群眾致富增收的幸福樹,實現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雙贏。
花經濟
“走啊,去南樂拍杏花。”每到杏花盛開,不少游客都會前往南樂賞花。
“我們村的杏花越來越有名了,這兩年每年都有不少人過來游玩。游客看美景,我們能掙錢,大家都高興。”村民李大姐說。今年,南樂舉辦“春暖花開·杏韻南樂”杏花觀賞周鄉村旅游活動,多家權威媒體聚焦南樂杏花,網紅劉皮特在直播間為西邵紅杏代言,“西邵杏花”話題短視頻播放量突破千萬。線上引流、線下打卡,西邵紅杏萬畝花海讓古杏林煥發新生機。據不完全統計,杏花觀賞周期間,共吸引游客25萬人次到西邵鄉共賞杏花美景。
果產業
“平生嘗遍四海肴,西邵紅杏勝仙桃”。作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,西邵紅杏自帶引流標簽,個大、皮薄、肉厚、核小是西邵紅杏品質認證的天然符號。目前,西邵鄉種植杏樹1.2萬畝,畝均收入約5000元,鮮果年產值近1000萬元,帶動6000余名群眾致富增收。
“去年我們村加工的1.5萬余公斤杏干都賣出去了,產品很受顧客喜愛。釀造的5000多公斤杏酒也快賣完了,市場反饋也非常不錯。后期我們將陸續把窖存的5萬多公斤杏酒投放市場。”南樂縣西邵鄉李崇疃村村黨支部書記李培周說。
南樂縣西邵鄉鄉長萬蕾表示,近年來,西邵鄉認真做好林業土特產文章,積極探索“股份經濟合作社+支村兩委+扶持政策”的發展模式,先后投入300余萬元開展杏脯、杏酒等深加工項目,提升紅杏附加值,預計今年能夠生產杏脯3萬箱、杏酒2.5萬公斤以上,年產值約5000萬元,將直接帶動群眾戶均增收超萬元。
樹文化
古樹是有生命的“活化石”“活文物”。西邵鄉地處黃河故道,天然的沙質土壤特別適合紅杏種植,已有近千年種植歷史。
杏福滿堂、杏榜題名墻、杏喬緣相親大會……以樹為媒,一系列林旅融合活動讓古杏林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。目前,西邵紅杏百年以上的古杏樹不勝枚舉,最古老的一棵紅杏樹樹齡有五百年。2024年,西邵古紅杏林被認定為河南省農業文化遺產。(王東風)
來源:中國綠色時報